渠县以党建赋能“工坊”、赋能“农业”为载体,采取“以强带弱、抱团取暖”的共同发展模式,实行集中生产、家庭作坊等多种灵活用工方式,切实联起企业“用工荒”、剩余劳动力“闲得荒”的对接路径,让村民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厂门,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 位于渠县鲜渡镇少愚社区的这家共富工坊,专门为广东深圳的东欣电子有限公司组装电子元器件。共富工坊是利用当地闲置房改造而成的,虽然面积不大,员工也只有10多人,但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挣钱。 渠县鲜渡镇少愚社区村民 刘燕:原来没有开厂之前,都是在屋里带娃娃耍;现在开了厂之后,(我们)都有事情做,平时活路很轻松,按计件算,做得多得的就多,一个月可以挣到两千块钱左右。 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还要方便他们顾家。同样是用闲置房改建的宏贝玩具生产车间,这里的10多名村民上下班都有车子接送。这段时间,这些村民正在赶制上个月接到的来自浙江的价值20多万元的布绒玩具订单。 渠县鲜渡镇少愚社区村民 肖宁:这个厂开到我们鲜渡镇还是很好的,方便了我们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子,我们离街道比较远,平时都是车子接送,我还是很可以、还是很满意。 企业为一些需要处理家务事的“居家工人”定制管用、实在、可操作的措施,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让他们上下班不受时间限制,在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渠县鲜渡镇共富工坊管理人员 陈福军:我们的管理模式非常灵活,(如果)员工有事可以早点来,(也)可以早点走,在屋里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到留守老人、留守小孩儿。 闲置房变共富工坊,“沉睡资产”变身致富“聚宝盆”。渠县鲜渡镇整合闲置房600多平方米,将共富工坊建到群众家门口,让企业拎包入住、让村民家门口挣钱、让村集体经济壮大。截至目前,全镇建成共富工坊4家,7个村(社区)的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各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以上。 渠县鲜渡镇副镇长 雷玉兰:我们鲜渡镇立足于渠县经开区产业延链扩能的契机,考虑到我们本地主要劳动力为留守妇女的现实情况,我们通过大力招引,瞄准了电子信息、轻纺服饰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我们培养致富带头人牵线搭桥,把我们的共富工坊开到了群众家门口。 渠县利用乡镇闲置土地、房屋,主动对接企业,全域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实现“网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截至目前,县域内在37个乡镇(街道)建成近100家各类工坊,实现年产值超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000余人,形成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增富的良性循环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