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每日辟谣|地暖辐射可致癌?空气炸锅不能用?来看新一期“科学”流言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7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流言一:地暖辐射可致癌

2a0fe95815ad46c69953b8225cd7131d.png

流言内容:地暖会导致全屋辐射,可能致癌。

真相解读:电离辐射才会致癌,而地暖热辐射并不致癌,电地暖的电磁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地暖会使房间温度上升,当温度超过20℃时,会加速房间内甲醛、氡气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挥发。即使采用其他采暖方式,只要室温上升,都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挥发。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装修建材的环保性,以减少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家人的伤害,而不是将责任推给地暖。

上榜理由:流言中把“辐射”简单与“致癌”做关联,忽视了辐射类型和真正的污染源,得出了错误论断,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典型表现。

流言二:有生育经验的女性,不用太在意孕检产检

16aeaed5d6a645378a136de86b224971.png

流言内容:有过生育经历的女性,身心都已适应,再怀孕分娩更容易,不用做太多检查。

真相解读:怀孕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女性怀孕时负担加重,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此外,即便之前生养顺利,再次怀孕分娩也有可能出现新问题,风险系数增加。而且,随着女性年龄增长,怀孕难度也会逐渐增加,最好提早进行孕前检查。

上榜理由:当前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很多家庭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妈妈们的健康安全,温情提示:打算要二胎、三胎的妈妈们,千万不要觉得“一回生二回熟”就忽视必要的检查。

流言三:空气炸锅做菜不健康,还有致癌风险

da77e19f2b7f48f9b51ae6ff1ef425bf.png

流言内容:空气炸锅也是炸,而且会产生丙烯酰胺,可能致癌。

真相解读:使用空气炸锅烤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油脂,达到无须放油就获得良好口感的效果。而且相较于传统油炸方式,空气炸锅的烹调方式可以保留更多的维生素B1。确实需要注意的是,空气炸锅烹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2A类致癌物),但致癌证据有限。而且不管以什么方式加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只要温度超过120℃都会产生丙烯酰胺,并不仅限于空气炸锅。如果有此顾虑,尽量减少使用空气炸锅烹调薯片、薯条等食物。

上榜理由:由于方便快捷,空气炸锅已经成为厨房新宠儿。通过科学解读,可让公众放心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

流言四:喝电热水壶烧的水,可能导致重金属超标

55882333491f433aa57b2e2f8d31e8c3.png

流言内容:电热水壶是金属胆,重金属会进入水中,天天喝会得病。

真相解读:一些不法商家为节约成本,会使用高锰钢材质制作电热水壶。长期饮用这种电热水壶烧的水,可能会造成重金属超标。所以,在选择电热水壶时,一定要选用正规品牌;同时不要长时间使用电热水壶加热酸性食品,不要用强碱或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洗涤,以免破坏壶胆内壁表面的保护层,导致重金属析出。

上榜理由:流言指出了伪劣商品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但没有交代前提条件,结论不够严谨,具有一定迷惑性,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流言五:天文美图全是为了好看加滤镜PS出来的

b3fd8ff254954339b3b61770b94bc097.png

流言内容:天文美图那么壮观美丽,其实全都是靠PS滤镜美化出来的。

真相解读: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天文美图确实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呈现最终的完美效果,但整个过程并不像手机自拍后套用几个滤镜那么简单,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天文照片往往需要通过精确计算,再进行拼接以便扩大画面范围,同时还需要拍摄成百上千张图片叠图来增强信号和抑制噪点。到了上色阶段,则需要同时考虑观测波段的分布、想传达的信息及艺术性。因此,最终的天文照片不但精美绝伦,还能传递科学信息,绝不是仅仅套用几个滤镜那么简单。

上榜理由:通过揭示“行业真相”,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让公众感受科学的艺术之美。

流言六:冰箱冷藏室上热下冷,爱坏的菜要往下放

631c4180bb0748a2a538ec8eccc48049.png

流言内容:热空气密度小往上飘,冷空气密度大易沉底,所以冰箱冷藏室下部的冷藏效果更好。

真相解读:与开放空间不同,冰箱的冷热分布与冰箱的制冷方式及食材的摆放有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虽然空气会热胀冷缩,密度小的热空气将上升,而密度大的冷空气会下降,但在冰箱中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套用此规律。比如,风冷式冰箱由于循环较好,内部整体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只有靠近出风口的区域温度会更低些。而冷藏室的门上隔档,由于位置靠外,且经常开关门,温度常在5~7℃。此外,大量食物紧挨着摆放,也可能影响冰箱内冷空气的流动,进而导致温度分布不均。

上榜理由:解读生活中的科学原理,不仅帮助读者建立科学思维,而且让他们可以借助科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内容把关

黄维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副社长

联合发榜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平台支持

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评审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茜,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科普影片编导和科普作家

宋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陈锐,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唐芹,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2-3-7 10:0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学习学习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7 14:4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学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7 22:1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7 22:2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不信谣不传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22-3-7 23:36:48 | 来自四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8 06:0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学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