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初识杂交水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 2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杂交水稻.5.jpg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杂交水稻经审定在全国小面积试种植。我们乡每个生产队都要划一部分优质田块种植杂交水稻,仍然以本地比较好的传统稻谷为主。随着国家科技进步,品种优化改良,亩产量也逐年提高。

杂交水稻初期,记得我们种的杂交水稻是“汕优2号”,农民亲切地称呼杂交水稻“一根苗”。一根苗有植株矮壮,抗倒伏,分蘖多,产量高等优点,很受欢迎。

杂交水稻谷种是国家分发的,或者是去育种基地购买的。杂交水稻的试种过程很麻烦,具体分三步:先期育苗过程叫“烧高温大屋窖”,秧苗出窖以后叫“小苗移栽”,待小苗分蘖3至5片后,就大面积栽插,这就是那些年农村“大战红五月”里最重要的一环,“栽秧”。

高温大屋窖,是杂交水稻种植生产的第一步,由生产队安排经过集体培训的技术人员自行组建管理。

选一处避风的空地,用粗大的、隔年的老慈竹搭成约20-30平米框架,用竹块编织墙壁,用塑料膜严密封闭整个窖床。窖内靠两边墙壁用竹子绑成5至7层梯架,中间一条过道,过道尽头是圆形土灶,灶口向外,添柴加炭,一口大铁锅烧水,产生水蒸气供热。

用篾块编制的篾笆笆美其名曰“秧盘”,长1米,宽40厘米,约铺1斤谷种。秧盘方正而平整,垫一层草纸,把浸泡过的谷种粒儿均匀地摆放在草纸上,谷粒儿均匀饱满,像胖乎乎的婴儿熟睡在温暖的摇篮,非常可爱。

初期催芽阶段,窖内温度要控制在38°左右,高温让芽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完美地绽放生命奇迹。待谷口爆裂,芽胚初露,犹如一个新的生命开始走向辉煌的旅程。这时,窖内温度要适当地逐步地降低,技术人员适时地调换秧盘的摆放位置,施肥洒水,让整批次谷种受热均匀,长势齐整。

经过在高温大屋窖的精心培育,约7天左右出窖。秧盘上的秧苗儿纤细嫩弱,像雅气未退的童子军队伍,撒开叶儿挺直腰,骄傲地接受阳光洗礼。出窖的秧苗儿绝大多数二叶一芯,还有少数一叶一新的和叶片未开一枝独芯的,也有极少数芽胚初露冒个白点点儿的,也有个别昏睡不醒顽固不化的,被人们叫做“哑谷”。

道法自然,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自然本身如此,高低参差,胖瘦强弱,无奇不有。杂交水稻试种阶段,人们对种子的信任和期待充满信心,每一苗每一粒都要植入土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土地滋养了农民。农民更热爱土地,合理地利用土地,是农民对土地的敬畏。选择土质优良,泥沙松软,水源便利的田块做“秧母田”。大爷大叔们铲田背坎,贴田边,把秧母田深耕细耙,施足底肥,肥料都是发酵的人畜粪便和草木灰。秧母田被分割成一箱一箱的小块,每箱约1.7米宽度,方便两个人面对面劳作,这是育秧苗第二阶段“栽小苗”的“泥床”,泥床被叔们爷们打理得平滑如镜。床体裸露出水面,裸露的泥床经过阳光照射,水汽蒸发不再稀稀汤汤,土话叫“凝皮”。把刚出窖的秧苗儿连秧盘在清水里养一会儿,让其适应另一个生存环境,俗话叫“退火气”。

秧母田里,女社员居多,她们身边放着盛满秧苗的盆子,每箱两人面对面半蹲着,姑娘大嫂们在春寒未尽的农历三月里,捲高裤腿挽起衣袖,左手托着一簇嫩绿的秧苗儿,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灵巧而仔细地一根一根地分开秧苗儿插进泥土里,每苗相距1寸见方,培土扶正。半天工夫,秧母田,阳光照耀下的秧母田,微风吹过,秧苗儿随风颤动,一片春意般的浅绿映着女人们的笑脸,女人的笑脸美丽如花。

谷种,珍贵的杂交水稻谷种,哪怕是一丝芽胚一粒哑谷,农民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深爱着,呵护着,决不放弃一芽一粒,都要种进土里。

备好的二指宽的竹篾块,6尺来长,在泥床搭起拱形棚架,盖上薄膜,四周压牢,抗寒保温。当阳光明媚,天气暖和时,掀开半边薄膜,让秧苗儿舒展叶片,透气撒欢。

秧母田的管理是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看水,不能淹着也不能干着。有时也要在某一个晚上放了水,让秧苗吸收夜露滋润促进长势,第二天让阳光照进秧苗根部,促进分蘖。

施肥,磷、钾肥居多,泼水粪、撒草木灰。草木灰既增加养分又杀虫害。氮肥适量,提苗。

除草,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农活。自然法则就是这样,秧苗在生长,杂草也无孔不入地和秧苗争地盘抢养料。农谚有云,“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除草,当务之急,见之则除之,不留后患。实话实说,杂草是除不干净的,东拔西长,任你多么仔细多么勤快,也有杂草生存的空间。

稗子,禾本科,属草本植物,杂草之王,最令人讨厌的杂草之王。稗子从幼苗到成熟都混在稻谷里生长,抢夺稻田里的营养。因为长相酷似秧苗,早期极难辨认。俗话说得好: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稗子不是谷子,相似而已。农民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禾苗就是自己的孩子,稗子岂能冒充自己的孩子蒙混过关!别看稗子腰身儿扁扁圆圆,皮肤儿绿里泛白,触手贼溜溜的嫩滑,农民的眼睛一认一个准,一路追捕到底。所以,农民在秧田里择稗子扯稗子,在稻田里择稗子扯稗子,稻谷成熟了,收割之前还要择稗子扯稗子,从不手软,从不停歇。

“乡村四月闲人少”,农村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大战红五月”。“红五月”是双抢季节,少有节庆假日的说法,更多的是“时不待我”的季节紧迫感。五月,春末夏初,地里的豆麦熟了,油菜熟了,要收回来,要堆码,要脱粒,要晾晒;玉米地里要施肥要除草要管理。

红五月的主题曲是栽秧。杂交水稻,经过在泥床的精心培育精心呵护,完成分蘖的初级阶段,这时要大面积栽插,栽插栽插,栽秧插秧是也。

天不亮就下田拔秧,一株一株拔起来,淘尽秧苗根部的泥土,两大把秧苗交叉,右手一边轻微转动,形成一个漂亮的“扭”结,用稻草绑扎,这种绑扎方法叫绑“蚌壳秧”。蚌壳秧底座宽头部小,可以在水田里站立不倒。

绑扎好的蚌壳秧把子,均匀地抛落在水田里,人们解开稻草,一半秧苗夹在左腋窝下,另一半秧苗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无名指破泥探路,一株一株地顺势插进土里,这个动作,灵巧而浪漫,泥孔小,手指不带泥,秧苗儿直立稳当。杂交水稻栽插要牵绳子,讲求“东西开行,南北成箱”。社员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计算好每行5苗的宽度,用3至5人分段沿绳子栽一苗形成规格,其余社员每人一行,每行5苗,每苗窝距5寸左右,行距9寸左右。秧苗一株一株插进水田里,手指带起有节奏的水波声,水波声和着栽秧人退步的节拍,春风带着社员们欢快的笑语,好一曲浓郁的有川东地方风味儿特色的“插秧调”。秧苗儿从指间走出来,走向金秋的梦,走向丰收的喜悦。

杂交水稻生长周期百来天,期间的管理,农民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当稻谷成熟,颗粒归仓,产量飙升,一切的一切都值得。

人们经历太多的传统的三五百斤的稻谷亩产量,杂交水稻试种亩产量突破千斤以上。生产队人均稻谷口粮从一二百斤增加到四五百斤,人们逐步告别饥饿,吃饱肚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普遍推广,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带给人们的喜悦和幸福,让袁隆平的名字走进十亿中国人民的心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人皆知,世界皆知。

袁隆平先生如今离开了我们,先生对粮食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对全人类的杰出贡献,让杂交水稻惠泽苍生,惠泽天下,我们不可以忘记袁先生的恩德,爱惜粮食,好好吃饭。
   2021-5-30
杂交水稻.2.jpg

01.个人简介-1.jpg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人言九派、我自三无
发表于 2021-6-2 2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这一篇的版面还比较整洁,感谢后台工作人员的努力,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