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川人喜麻果然是遗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图片


2021年9月,一场暴雨引发洪水,冲垮了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的五一水坝及附近濛溪河河岸。泥沙退去后,埋藏在地下数万年的乌木、动物化石显现在世人眼前,一场对距今约8万年至6万年前古人类生活现场的考古序幕由此拉开。


2025年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这个被洪水冲出的“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考古项目成功入选。在此之前,濛溪河遗址已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濛溪河遗址群堪称一部旧石器时代的“百科全书”。饱水的埋藏环境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向人们揭示了东亚早期人类的饮食与日用,为许多原先主要依靠推测和想象的问题,提供确凿的考古实物证明。更从文明发展的维度,让我们看到考古之于当下的意义。

图片

上世纪50年代,在资阳黄鳝溪(现九曲河)附近就曾发现一颗距今约3.5万年的头骨化石,并以发现地命名为“资阳人”头骨化石。

2021年率先发掘的濛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即濛溪河遗址),直线距“资阳人”遗址35公里。这项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从一开始就备受各界期待。

图片
濛溪河遗址(濛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位置图与地貌远景 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濛溪河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填补了多项空白。距今约10万年至5万年的濛溪河遗址群硅质岩小石器工业的发现,系统填补中国南方到东南亚本阶段文化的空白,为东亚早中期石器文化转型研究提供关键实证;多样的刻划和穿孔,是东亚首次集中性、系统性出现的象征性行为证据,结合动植物等发现和利用证据,形成世界同期最复杂及系列最早阶段的行为现代性集合;前所未有的丰富动植物遗存特别是植物遗存填补本阶段植物发现与利用的空白,其中就包括今天备受川人喜爱的花椒,极大延伸了川人喜麻的历史线索……关于遥远旧石器时代的模糊想象,伴随一件件实物的出土,逐渐清晰起来。


图片
全世界最早的花椒 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濛溪河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也刷新着认知。过去,由于缺乏考古实证,国际学术界普遍将距今10万年到5万年前称为“东亚现代人演化发展的瓶颈期”,认为东亚早期人类适应不了末次冰期寒冷气候的剧烈波动,整体上大量消亡甚至灭绝。包含86个遗址点的濛溪河文化类型的遗址群,证明了东亚古人类并不沉寂,并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相当活跃地发展出各类复杂的现代性行为。濛溪河遗址群的发掘位置,同样刷新着考古工作者通常倾向于在地貌位置相对较高处寻找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传统认知,为未来寻找旧石器时代遗址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

在濛溪河遗址群之前,位于川西高原的稻城皮洛遗址也曾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外,近年来还有遂宁桃花河遗址、眉山武阳遗址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相继被发现,四川逐渐从旧石器文化空白区变为研究高地。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洪水,或许濛溪河遗址不会这么快被发现。但为了发现以濛溪河遗址群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四川已经准备多时。

比如,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人才队伍。2022年3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旧石器研究室发展而来的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成立,由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郑喆轩担任所长,主持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以此为依托,四川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队伍,在川西高原、四川盆地等区域,开展旧石器时代文物调查与考古发掘工作。

比如,练就一股向着土地探索与追问的冲劲。郑喆轩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初到四川时,这片土地几乎是旧石器文化的空白区,没有从事专业工作的人,软硬件条件缺乏。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考古工作者们冒着烈日与冰雹、踩过烂泥与碎石,从川西高原到四川盆地,不断扩大着四川旧石器遗址的数量与范围,从点到面地形成旧石器遗址群落,四川省内的旧石器文化面貌初步清晰起来。


图片

濛溪河遗址发掘现场 摄影/C视觉 向宇


图片

从广汉三星堆遗址和稻城皮洛遗址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到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发的万众瞩目,“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已经超越了考古圈,成为一项社会关注的文化盛事。


其从“冷”到“热”的转变背后,也折射出社会公众看待考古的心态之变。

考古对今天的人们意味着什么?

考古发掘与研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从哪里来。考古不仅仅是对一座座遗址的发掘与清理,更牵连着多学科参与的研究与阐释。当我们从三星堆、皮洛、濛溪河遗址出土文物的初始“震撼”中平复之后,是大量专家学者参与的修复、研究、阐释工作,带领我们实现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转变,特别是专家们将一件件单独的文物放进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光荣与梦想,也让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更加具象。

由考古梳理出的交流与融合,让我们以更开放自信的心态去看待今天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比较是考古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今昔之间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人们在面对具体的时代和空间环境时,所迸发出的生存与生活智慧。越来越关注考古的背后,是人们看待历史与文明的心态之变。当人们的眼中不再只有自身、当人们看到的历史不再只有一种叙事,其实也就为包容地看待他者做好了准备。

说回濛溪河遗址群。濛溪河遗址2025年的主动发掘申请已经获批,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展开。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它将继续刷新我们对于10万年至5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什么的认知。


图片

本期话题

三星堆、皮洛、濛溪河遗址……你对哪个最感兴趣?论区聊一聊~


撰文/成博 

编辑/ 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