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降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人体易为湿邪所感,然而我们的脾脏最怕的就是湿气。故而谷雨养生,除顺应春天之养肝、护阳外,还应重视健脾祛湿。
谷雨时节,脾脏多处于旺盛时期,胃也强健起来,此时消化吸收能力加强,应适时进食补气血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
由于此时外界环境湿度较大,而脾为湿土之脏,当湿邪犯脾时,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而出现食欲不佳等不适。
因此,谷雨养生要注意养护脾胃,在饮食上须加以配合,多吃健脾祛湿的食材,以及新鲜的时令蔬菜。
注意细嚼慢咽,平日七分饱、不食冷、少食甜,少久坐、少思虑、不逞强,有空常按足三里。
春季万物生发,很多人会出现偏头痛、眩晕、咽痛、眼红、血压升高等不适。这些问题多与肝胆相关,可通过按摩或敲打肝经和胆经来缓解。
日常需避免熬夜,饮食上可食用银耳、桑葚、蜂蜜等滋润食材,以生津益阴、柔肝防肝阳上亢。
此外,经常伸懒腰,尽力舒展四肢、伸腰展腹,配合深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
春季对应肝脏,许多人在春季会感到困倦乏力,这多因肝血不足导致阳气生发无力。
有此症状者,可用菊花、枸杞子加大枣、蜂蜜泡水饮用,能有效缓解疲劳。
中医认为 “肝藏血而能视物”,长时间用眼过度不仅伤视力,还会损耗肝血。因此,谷雨时节护眼尤为重要。
暮春气候复杂,多大风天气,人体水分流失快,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感冒及慢性疾病,此时补水尤为重要。
尤其注意晨起和睡前饮水,既能补充代谢消耗的水分、清洁肠胃,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部分地区已进入梅雨期。对这类人群而言,健脾除湿是养生重点:
起居防风湿:避免久居湿地,早晚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风湿骨病患者更需注意。
运动祛湿气:中医认为 “动则升阳”,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利于运化水湿,运动出汗也可排出湿气。
饮食化湿浊:饮食以健脾化湿为原则,可吃淮山、芡实、薏仁等健脾利湿;或用陈皮、青皮等理气化湿;或饮藿香、佩兰茶芳香化浊,忌生冷肥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春茶清湿热:适当饮用谷雨茶(尤其是绿茶),能清热利湿、提神醒脑、畅通气机,缓解疲乏困倦。
春季应调整作息,早起后进行适度户外运动,顺应春季阳气生发,促进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使人精力充沛。
谷雨时节早晚温差大,外出需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出汗脱衣着凉,尤其要防止大汗后吹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以防旧病复发。
过敏体质人群在谷雨时节应减少开窗通风时间,及时用吸尘器清理房间内花粉、粉尘等过敏原,外出佩戴防护口罩。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早晚或外出前用冷水洗鼻、搓揉鼻翼,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
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