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健康养生】今日谷雨,春夏交替时节,调肝护阳、健脾祛湿是关键,学点养生保平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谷雨之名从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而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时节,南方有采茶的习俗。谷雨茶,又称二春茶,此时采摘的茶叶嫩芽肥厚、色泽翠绿,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清香。人们结伴采茶、煮茶,既能享受春天的生机,又能通过饮用谷雨茶清泻肝火、辟秽明目,非常适合春季养生。在中国北方沿海地区,谷雨也是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渔民们会在谷雨这天前往海神庙或娘娘庙供奉祭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出海平安、满载而归,祭祀活动热闹隆重,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谷雨时节降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人体易为湿邪所感,然而我们的脾脏最怕的就是湿气。故而谷雨养生,除顺应春天之养肝、护阳外,还应重视健脾祛湿。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谷雨三防


01

防伤脾


谷雨时节,脾脏多处于旺盛时期,胃也强健起来,此时消化吸收能力加强,应适时进食补气血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


由于此时外界环境湿度较大,而脾为湿土之脏,当湿邪犯脾时,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而出现食欲不佳等不适。


因此,谷雨养生要注意养护脾胃,在饮食上须加以配合,多吃健脾祛湿的食材,以及新鲜的时令蔬菜。


注意细嚼慢咽,平日七分饱、不食冷、少食甜,少久坐、少思虑、不逞强,有空常按足三里。


02

祛胆热


春季万物生发,很多人会出现偏头痛、眩晕、咽痛、眼红、血压升高等不适。这些问题多与肝胆相关,可通过按摩或敲打肝经和胆经来缓解。


日常需避免熬夜,饮食上可食用银耳、桑葚、蜂蜜等滋润食材,以生津益阴、柔肝防肝阳上亢。


此外,经常伸懒腰,尽力舒展四肢、伸腰展腹,配合深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


03

补肝血


春季对应肝脏,许多人在春季会感到困倦乏力,这多因肝血不足导致阳气生发无力。


有此症状者,可用菊花、枸杞子加大枣、蜂蜜泡水饮用,能有效缓解疲劳。


中医认为 “肝藏血而能视物”,长时间用眼过度不仅伤视力,还会损耗肝血。因此,谷雨时节护眼尤为重要。



一补一消


01

补水促代谢


暮春气候复杂,多大风天气,人体水分流失快,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感冒及慢性疾病,此时补水尤为重要。


尤其注意晨起和睡前饮水,既能补充代谢消耗的水分、清洁肠胃,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02

祛湿消病痛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部分地区已进入梅雨期。对这类人群而言,健脾除湿是养生重点:


起居防风湿:避免久居湿地,早晚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风湿骨病患者更需注意。


运动祛湿气:中医认为 “动则升阳”,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利于运化水湿,运动出汗也可排出湿气。


饮食化湿浊:饮食以健脾化湿为原则,可吃淮山、芡实、薏仁等健脾利湿;或用陈皮、青皮等理气化湿;或饮藿香、佩兰茶芳香化浊,忌生冷肥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春茶清湿热:适当饮用谷雨茶(尤其是绿茶),能清热利湿、提神醒脑、畅通气机,缓解疲乏困倦。



谷雨小贴士


01

夜卧早起以养肝


春季应调整作息,早起后进行适度户外运动,顺应春季阳气生发,促进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使人精力充沛。


02

早晚保暖防受凉


谷雨时节早晚温差大,外出需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出汗脱衣着凉,尤其要防止大汗后吹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以防旧病复发。


03

过敏体质慎开窗


过敏体质人群在谷雨时节应减少开窗通风时间,及时用吸尘器清理房间内花粉、粉尘等过敏原,外出佩戴防护口罩。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早晚或外出前用冷水洗鼻、搓揉鼻翼,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04

按揉穴位祛水湿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


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

来源:中国中医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