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凯旋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圆满收官。在这场全球瞩目的极地探索中,“绵阳造”气爆震源系统完成了人类在南极的首次气爆震源激发。
值得关注的是,该突破性装备是由绵阳科技城新区企业——四川伟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博震源”)自主研发的南极专用高能环保气爆震源系统。

据了解,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这是我国第2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目前正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预计6月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

过程中,考察队克服陆缘冰融化、密集浮冰等多重困难,完成了中山站、长城站、秦岭站的物资和人员卸运任务,在南极半岛、宇航员海、普里兹湾、阿蒙森海、罗斯海等海域完成综合调查监测和国家“五大类”科技项目,在中山站、长城站、秦岭站、昆仑站、泰山站、格罗夫山等区域完成了工程与保障能力建设、陆地和沿海生态环境调查、内陆与航空调查、国际合作等任务。

开展南极冰下麒麟湖精细结构探测,是此次南极考察重要工作之一,将为后续科学钻探提供选址支撑和前期准备。而地震勘探法是探知地下物质和结构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其中,人工震源是关键基础设备。伟博震源自主研发生产的极地高能环保气爆人工震源系统,以其定向可控、高能量、易操作、绿色无污染等优势,成功入选科考关键装备。

据了解,考察队于北京时间2025年1月28日00:05,在南极大陆内陆地区完成了南极首次气爆震源激发,取得冰下湖探索关键数据。到2025年2月2日,全部20发气爆震源激发及回收腔体顺利完成。这些数据将精确揭示冰下湖上覆冰层结构、冰盖和湖底沉积物厚度、冰盖表面运动及物质平衡规律。

从实验室到南极冰原,这场“硬仗”的背后,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为了此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统筹组织下,伟博震源会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顶尖团队,从接到任务到设备装船,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装置设计、超低温测试、性能验证、生产制造等一系列工作。

高能环保气爆人工震源系统应用于南极地震精细探测为世界范围内首创,此次预定任务的完成,不仅为科考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我国极地地球物理探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绿色安全且自主可控的新方法,也填补了我国在南极高精度地震探测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探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硬核创新”持续定义产业新高度。当“绵阳造”在南极冰盖上刻下新的“中国印记”,中国(绵阳)科技城,已然成为“大国重器”征途上的耀眼坐标。
(受访企业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