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跟着名人游四川丨成都知府留在离堆的千古一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17: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在今年的都江堰放水节上,堰工挥斧斩断杩槎绳索,岷江水奔涌而下,一江春水润泽广袤的川西平原。


让我们溯流而上,将时光回溯到15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成都知府黄云鹄在都江堰离堆题写“川西第一奇功”,并写下《离堆伏龙观题壁记》,留下千古慨叹,至今读来,犹发人深省。



2025都江堰放水节放水大典现场 摄影/C视觉 杨柳


图片


1101年,在蜀地羁留六载的黄庭坚奉诏复官,临别回望蜀中山河,依依难舍。斗转星移,769年后的1870年秋,其第十七世孙黄云鹄踌躇满志赴任成都知府,下榻于金玉街浙江会馆。这位被蜀中百姓誉为“黄青天”的官员,不仅“工诗文、善书法、好风雅”,更踏遍蜀地山山水水,留下诸多墨宝。


黄云鹄由雅州知府调任成都知府后,常往升庵祠凭吊先贤。他感怀杨升庵生平,挥毫题写“投边益显宏文,全蜀才华推第一;佐父同争大礼,有明忠谔叹无双”楹联,笔力雄健,意蕴深远。此联至今仍悬挂在新都桂湖升庵祠。


1880年腊八,应大慈寺真印禅师之请,黄云鹄题写“古大圣慈寺”匾额。其书风苍劲古朴,后刻石嵌于山门,迄今灿然,被誉为“镇寺之匾”。


大慈寺 图据成都大慈寺


八年后,他踏青寻幽青城,即景抒怀,沿途咏诗撰写“既登福地仙宫”等楹联三副,更在朝阳洞往上清宫的山崖上留下了“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摩崖石刻,字径三尺,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呼之欲出。


图片


1871年春天,“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久旱无雨。时任成都知府的黄云鹄积极投入到了抗旱之中,亲赴灌县伏龙观求雨。在《祭城隍祷雨文》中,他写道:“临政多愆,故兹苍苍,且厌且怒,惟守不德,殃宜及身,百姓何辜?”字字恳切,他主动担当天不降雨的责任,祈求上天责罚自己,祈愿“活我子民”。


或许是黄云鹄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一场甘霖终降蜀地。不过,此行更大的收获,是黄云鹄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首次深入考察。他惊讶地发现,八年前成绵龙茂道官员何威宜为便于行舟过筏,擅自铲除三道崖支足,已埋下隐患。这三道崖支足实为李冰治水的精妙设计:既配合飞沙堰、人字堤泄洪排沙,又使水流在离堆前迂回缓冲,减少洪水对离堆的冲击,堪称“乘势利导”的典范之作。


站在伏龙观前,望着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黄云鹄百感交集,他预言道:“今去之,他日必重受其累。但愿吾言不验,则益州之福也!”思前想后,他在伏龙观的墙壁上题下六个遒劲的大字“川西第一奇功”,并写下《离堆伏龙观题壁记》,警示后人:不要再自作聪明,破坏古人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治水智慧,使百姓蒙难、家国受损。


图片


1873年,胡圻履新灌县知县。当他来到伏龙观进香时,黄云鹄题写的“川西第一奇功”赫然在目。细读题壁跋文,又见离堆崩塌一角,殿宇倾颓,楹柱摇摇欲坠。询诸父老,方知“自凿三道崖后,成属十余州县连年旱涝,冲毁农田不下十余万亩,地方受累无穷。”胡知县惊叹:“呜呼,黄观察之言果验矣!”


伏龙观大殿后壁黄云鹄题刻 图据都江堰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胡圻当即筹钱修复离堆冲毁之处,但因财力所限,未能恢复三道崖支足原貌,于是他留下了“恐离堆仍难永固”的遗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泥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这座千年水利工程有了“永固”的可能。从1935年起,开始用混凝土浆砌块石培修鱼嘴,1970年冬四川对离堆和宝瓶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修和加固,主要工程是从宝瓶口两侧沿基脚用钢筋混凝土进行衬护。如今的都江堰,经过几十年“强筋健骨”,不仅离堆稳如磐石,支流渠系也更科学高效。建堰2281周年的都江堰已发展成为灌溉面积达1165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当年黄云鹄发出的“他日必重受其累”的忧思终可释怀。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永不过时。这不仅是益州之福,更是中国之福、世界之福。 


图片


本期话题

你去过都江堰吗?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陈继明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