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巴蜀美食丨走,去西充“喝”红苕凉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07: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南充市西充县地处川北丘陵地带,盛产红苕,素有“苕国”之称。在那些艰苦的年月里,红苕曾是人们的主食,但吃多了难免打嗝冒酸水。聪明的乡亲们便将红苕加工制作成淀粉,再用其搅凉粉,让这粗粮变成了“细粮”。“红苕半年粮,凉粉解饥肠。”对于从川北走出来的人而言,一碗地道的红苕凉粉,足可抚慰漂泊的灵魂,回味家乡的深情厚谊。



在西充,无论是街头小摊还是酒楼饭店,凉粉总是随处可见。这里的凉粉种类繁多——豌豆凉粉、苞谷凉粉、高粱凉粉、大米凉粉、绿豆凉粉、红苕凉粉……各有特色。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一碗红苕凉粉。它韧而不硬,滑而不腻,更因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成为游子心中最深的惦念。

要吃地道的凉粉,还得去街边小摊。火炉上冒着热气的铁锅,案板上倒扣盆状的凉粉,各种佐料碗碟依次排开,老板动作麻利,食客围坐在老旧的大方桌上,瞬间就把人拉回了旧时光。

西充凉粉有冷热两吃,各具风味。


西充凉粉 图据南充文旅微信公众号


冷吃就是凉拌。老板手起刀落,凉粉被切成长短、粗细均匀的条形,指尖翻飞间,不同佐料如雨点般洒进凉粉条里。吃客刚一动筷,那晶莹的凉粉条便似活了一般,在碗中跳跃,惹人垂涎。


热吃则是吃“稀凉粉”。从保温的铁锅里舀出一碗热凉粉,淋上佐料,葱花一撒,一碗热气腾腾的稀凉粉就摆在吃客面前。青翠的葱花浮在表面,令人食欲大开。

有趣的是,在西充,吃凉粉不叫“吃”,而叫“喝”。冷凉粉要用筷子从碗底翻搅,最多三五下,一碗重重叠叠的凉粉条就都裹满了佐料,然后像喝汤一样“喝”进嘴里;热凉粉则要沿碗边搅动,待调料化开,稠稠的粉糊顺喉而下,暖胃又暖心,安逸得很。


在西充,把凉粉煮熟被称为“搅凉粉”。虽然不同原料制成的凉粉风味各异,但制作程序却几乎一样。

搅凉粉最好用大铁锅、烧柴火。铁锅不易沾锅,柴火便于掌握火候。制作时,先将淀粉加水,调成无颗粒的粉浆,等水烧至微沸,再沿锅边慢慢倒入粉浆,边倒边用木棒不停搅拌。搅凉粉的“搅”,即来源于此。

随着粉浆渐稠,搅动搅棒吃力起来,这时灶里的火要慢慢减小。约七八分钟后,当锅里开始冒大泡泡,便用一点红苕芡粉,加点毛毛盐,用温水化成浆,慢慢掺进锅里,快速均匀搅动。等凉粉呈现琥珀色,用木棒挑得起片状时,说明凉粉已经完全熟透。

搅凉粉“急火浮于表,文火渗于髓”,说的就是掌握火候。说搅凉粉如同炼丹,好似有些夸张,但这门手艺却凝结着川北人的智慧传承。

西充稀凉粉儿 图据方志四川


如今的西充人,让这份传统美味焕发出新的生机。红苕凉粉被灌进锅盔,成为远近闻名的“锅盔凉粉”,被誉为“乡村汉堡”;又被置于铜火锅中煨煮,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美食。从前“以粗换细”的农家小吃,如今变成走向天南地北的“黑黄金”,成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岁月的磨砺,让这份质朴的美味愈发珍贵。

图片


本期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凉粉的吃法?评论区聊聊~


撰文/冯俊龙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