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每天锻炼两小时,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07: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图片


不少中小学生发现,春季课表上多出一节体育课,延时服务中,还多出了运动项目……近日,四川、河南等多省份教育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4月11日发布的《成都市体育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6月1日实施,以立法形式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其中,在校期间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锻炼之风因何兴起?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并从中获得自身成长?每天运动2小时,还有哪些未破之局?

图片

每天锻炼2小时,虽是“小切口”,意义却重大。

体育精神的培养,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出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在自上而下地深入校园。

低龄“四小”成高发,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数量增加,与缺乏体育锻炼不无关系。科学证明,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可能会导致“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分泌减少,从而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运动承载的,还有健康的输赢观念。“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如是说,“无体育不清华”亦是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要有稳定的内核,才能压出完美的水花。” 跳水奥运冠军郭晶晶如此评价运动带给她的收获。除了渴望赢,还得面对输,只有真正输得起,才能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

磨刀不误砍柴工。《运动改造大脑》一书指出,运动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能极大改善大脑功能。运动不仅不会拖累学习,反而可能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最佳捷径”。运动这款“情绪调节剂”,成本低、收益高。

图片

正在进行户外活动的小朋友 图据华西社区报


图片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育不应掉队。

保障孩子锻炼权,体育课不被占用已入法。在某些地方,对分数的追求,让体育课变得可有可无;体育老师的缺乏、运动内容的单一,又让专业、形式丰富的体育课形同虚设……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成都市要求各中小学要切实压减超标超量文化学科课时,增加的体育与健康课要在课表中明确,严禁阴阳课表,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挤占、挪用体育课时。 

与其临阵磨枪,不如用实际行动为健康加分。“一瓶就可开挂考试”“1000米提升20秒到25秒”……每逢中考体测前,就有商家借机力推“体测专用鞋”“小红瓶”等“体测神器”,令不少家长趋之若鹜。对体育运动应少点功利心,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从根本上增强体质、提高成绩。 

图片

让运动成为习惯,需要制度保障和资源协调。每天锻炼2小时,不应该只有从上而下的制度要求,更应该有自下而上的行动力。

利用有限场地,上天入地找空间,挖空心思找项目:北京市根据政策要求,推出“15分钟课间”计划,鼓励学生开展自制沙包、皮筋等游戏,既活跃了身心又缓解了场地限制的问题。广州市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如武术、太极等传统项目,既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形式,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打通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通道。今年1月底,教育部印发了首个专门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其中,打通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通道是创新点之一。曾经的世界冠军惠若琪和杜鹏宇,退役后来到学校,教孩子们体育课,成了专门的体育老师。冠军走进校园,不仅带来了专业的训练方法,更撒播下热爱运动、奋勇争先的种子。

借助外力,让体育运动打破校园围墙。社区应该开放更多公共体育设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周末双休可以利用起来,爬山、骑行、跑步……武汉一所小学的孩子,在学校附近的武汉市合作路体育馆挥拍练起了羽毛球。场地是专业场馆,老师是专业教练,课却是学校开办的体育课。深圳市实行家庭体育作业制度,鼓励家长陪同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一起解锁运动新场景,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运动新天地。

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制度是保障,内容是核心,结果是导向。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图片


本期话题

让孩子爱上运动,你有什么小妙招?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 张峥 吴德玉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