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渠江文明的碎片〡“稀饭县”的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2 1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640?wx_fmt=jpeg


2009年3月20日,县委宣传部老部长寇森林打来电话给我说,已寄出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宕渠华章》编委会的《特邀函》,邀你为《宕渠华章》一书作序。由于这是县委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倾力打造的一部书,为家乡出版的书作文,我怦然心动。
自那以后,我集中了一段时间,搜集整理材料。一找,就是一大堆。有渠县人写的诗、文二十几部,翻阅这些书籍和资料,神游我的家乡。其中,1988年,21年前覃政、文世安的《稀饭县的由来》让我欣喜若狂。我是渠县人,但背了个皮皮,“稀饭县”,名声不好。覃、文二兄的文章,可以为“稀饭县”正名了。我从稀饭县写起。
科技强县:甩掉“稀饭县”、“国贫县”两顶帽子,挂上“省级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两块牌子,建设经济大县。

640?wx_fmt=png


我生在渠县农村。1963年7月三汇中学高中毕业,头天下午饭后从三汇步行沿渠江顺江而下,晚上到达渠县城,第二天在渠县中学参加高考。8月考入大学走出渠县。二十年的渠县生活,一辈子挥之不去。1973年春夏,我曾在渠县中滩公社五大队与农民同吃同住四个月。2000年后,我在出版的两本书接口上作了自我介绍:“渠县乡下人”。我从农村来,总想为农民做一件事。
2006年,是中国农民的一部大历史。免除2600年的皇粮国税,启动新农村建设。
为给中国新农村建设第一年留下一部口述史,2006年我驱车行程3.6万公里,到全省21个市、州,57个区、市、县,107个乡镇的118个行政村考察,写了一本《百村调查》。
其间,跑得最多的,是我的渠县。到了县城近郊的渠南乡渠南村、中滩乡寨坪村,丘陵平坝的清溪镇百花村,边远山区的汇东乡白蜡坪村,龙潭乡龙潭村、宕渠村、老龙村。走村串户,田边地角,捕捉到县委对几种不同的模式分类指导的生动情况,听到几十个县官、乡官、村官,一百多个村民的讲述,新农村、新风貌扑面而来。
这之后,我年年回渠县,继续与我的农民朋友通电话、聊天,每次都有新材料、新认识。

640?wx_fmt=jpeg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人们一听说我是渠县人,就会说:
“哦,稀饭县。” 
“飞机飞过卷硐门上空,就会听到你们渠县人喝稀饭的声音。”
“稀饭县”的称谓,乃乡人之痛。
覃、文二兄文为我们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为“稀饭县”正名
一解放,翻身了,为什么渠县就比其他县差,一些人吃不上干饭喝稀饭?
缘由一,耕地面积丈量有出入,冒报了。
1941年《四川田赋概况》一书载,耕地面积96.70万亩。
1942年,渠县的清和、柏林、杨家、回龙四个乡划归大竹县,面积缩小。
1949年,解放了,耕地面积基数却为118.36万亩,比1941年多11.6万亩。
土地改革前,为了使农民多分土地,进行“查田评产”,耕地面积又上升到122.53万亩。
1956年,龙会乡划归达县,面积减少。
1957年,耕地面积却上升到126.82万亩。
1960年,望溪乡小山地区划归广安县,义和乡平安村划归平昌县。
1965年,经过调整后,耕地面积却为123万亩。
123万亩,比1941年的96.7万亩,多出27.7万亩,占123万亩的22.5%。

640?wx_fmt=jpeg


渠县人勤劳,都说庄稼比其他县都长得好,可就是吃不饱,只有喝稀饭。何以也?冒报的数字所致也。
缘由二:“三年困难时期”渠县征购太多,外调支援把粮食调空了。
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三年,中国人死了3500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语)。四川人死了1000万(原重庆市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廖伯康语)。我在写廖伯康的一篇文章中,用三万言写他因给毛主席写信讲实情,被四川某人打成“肖李廖反党集团”,失去自由长达二十年。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痛史。
然而,我们的党是有力量的。今天,半个世纪后,我们来诉说那三年,这不是抹黑,而是坦然面对。“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是党兴旺发达的表现。
那三年,全省饿肚子,渠县尤甚。
那三年,渠县人宁让自己饿肚子,也要把粮食调出去支援别人。
还是让数字说话吧。
征购高:
1959年,生产粮食39400万斤,征购21319万斤,占总产54.11%。
1960年,生产粮食35000万斤,征购17127万斤,占总产48.93%。
1961年,粮食下降到27999万斤,仍征购9700万斤,占总产34.64%。
调出粮食多:
1959年调出4701万斤。
1960年,一个团的部队驻在渠县,调出18948万斤,大小粮仓几乎调空。
1961年,渠县为数不多的口粮又被调出,支援重庆。
这是渠县人民在那三年的贡献。
三年大饥饿,是渠县的一段痛史。

640?wx_fmt=jpeg

寇森林
1971—1975年,是渠县又一个困难时期。这几年粮食产量增加,多在5亿斤上下,但征购却在20%以上。中央在渠县修铁路、建工厂,由渠县供应粮食。同时,还调大米、玉米援助越南,调大米援助贵州遵义地区,调大米出口,渠县又一次为国家分忧。
渠县人贡献了,自己却饿饭了。1975年,人均粮食277斤,除去征购仅130斤。面对第二次大饥饿,县里组织人到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和大竹县调粮,派几个工作组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省调粮救急。
渠县调出的多是大米,调入的却是玉米、豌豆和杂粮。更有甚者,在调进的玉米麻袋中,夹有“支持四川懒汉”的纸条。
真是奇耻大辱,乡人刻骨铭心。
当时西北一个大学教授写信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说:“我是渠县人,稀饭县的,家里人来信说,现在连稀饭都喝不上。”赵紫阳专门派出两个渠县籍处长回乡调查,写出报告,关注此事(渠县人、省委办公厅原主任熊清泉语。)
六十年前,渠县一解放,人民翻身做主人,新旧社会两重天。这是主流。
然而,从横向比,渠县穷,戴上了顶“稀饭县”的帽子。
1986年,渠县戴上了顶“国家级国贫县”的帽子。
令人高兴的是,渠县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科技教育,科技兴县,成绩斐然。“稀饭县”、“国贫县”已成历史,现在领回了省级和国家级两块金牌子:“省级科技示范县”和“国家科技进步县”。
摘掉旧帽子,换上新牌子,渠县正在建设经济强县和文化大县。
好一个文化大县。

640?wx_fmt=jpeg


杨绛先生在九十五岁时说,中国文化是喝牛奶喝出来的。
渠县人喝上牛奶,是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没有杨先生那一代知识分子那样的福份。她喝的是中国的牛奶,意思是文化是与生俱来的因子。
什么是渠县文化?渠县人喝的是渠江水,渠县文化是乡土文化。古汉阙、咂酒、三汇彩亭、刘氏竹编、土溪耍锣,都是渠县文化的元素符号。
众说渠县是文化大县,何以为证?
有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汉阙之乡。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渠县为中心的土著人建立賨国。秦灭巴蜀后,就设置了宕渠县。土溪乡的先秦至东汉的宕渠城遗址,兴废长达700余年。遗址总面积1820亩,遗物丰富,保存完整。
全国目前仅存汉阙三十处,而渠县就有汉阙六处七尊,约占汉阙总数的五分之一。故近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亦称渠县有汉阙六处,是全国保存最多的地方。渠县实在堪称“汉阙之乡”。(转引自王建纬《渠县汉代六阙评述》)
物质文化,冯焕阙、沈府君阙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王家坪无名阙、蒲家湾无名阙、赵家村东无名阙、赵家村西无铭阙均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渠县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创佳绩。三汇彩亭、刘氏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三千多个县中脱颖而出。当年,达州市进入的只有三个,而渠县就有两个。

640?wx_fmt=jpeg


我曾两次去土溪看汉阙,并向有关部门转达省考古研究院专家的意见。对非物质文化,由于我是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在省政协文史委任职,曾发起组织专家到渠县考察,为申报国保尽了一点力。带队的是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省民俗学会执行会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评审组组长江玉祥,在现场对申报三汇彩亭、刘氏竹编的文字、音像资料,一一给予指导,当年就上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国宝。
斯文在渠,民间文化繁荣昌盛。
《四川日报》曾对渠县文学创作给予专题报道:创作队伍庞大,创作门类齐全。从城市到农村,有114个文学社,17000名会员,仅近十年来就出版文化艺术书籍100余部。
我跑了不少地方,有哪一个县,像我家乡这样,有作协,有创办,有报纸?哪一个县像渠县这样,有一大批遍及乡镇、农村的文学爱好者?
为什么渠县人这么喜欢舞文弄墨爬格子?为什么家乡人这么喜欢自费出书?
乡人尚文,古来有之。
渠县把建设文化大县作为一个大目标,令人称道。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结合起来,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正是渠县人建设大文化的现实路径。
大手笔必然写出大文章。
在外的渠县人,期望家乡又好又快发展,人人幸福安康。写下这长长的文字,向乡亲致以深深的祝福。

:这次入集,题目作了改动,内文作了删改)




640?wx_fmt=jpeg

作者简介】:

       李学明,1943年生,四川省渠县三汇人,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毕业,曾任四川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曾获国家图书奖,已出版著作20部。



来源:三汇文学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生活在渠县 爱上渠县网
发表于 2020-3-22 11:2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渠县越来越好,渠江人会为此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11:2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这个主持人很好听的声音,是哪个主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11:4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有据证实,说到心窝子里去了,渠县人的勤劳代代相传,如今变化刮目相看,加油渠县人,未来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11:4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渠县不是稀饭县,涌兴镇是,涌兴冰河路修成什么样了,新庙村不是稀饭村吗,农民稀饭都吃不上了,干部为农民做了什么,没有人去调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11:5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海南
再怎么吹,也改变不了渠县的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20:2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渠县正大步流星跨入新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20:5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23:0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23:1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只有热爱渠县这片土地的渠县人才能写出这么好,这么详细介绍渠县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