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基础教育何以“校内减质校外增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3 14: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超标培训的禁令下,这培训班依然如火如荼。培训人员向记者介绍:大部分学生报培训班都是提前学习下学期内容,如果不报班的话,开学就会被同学落下。并对此做出了解释,因为现在好多学校讲课的内容就觉得学生基本上都在外边学了,它基本的一些概念就讲得很模糊。(7月22日中国新闻网)
“现在的孩子可真累”,一则评论触动多少“童心”。寒暑假仿佛变了味,以往是消除半年学习疲惫、躲避严寒酷暑的黄金假日,现在各式各样培训班扑面而来让很多孩子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参加培训班的初衷也不同往日,从为了培养兴趣、锤炼能力,成了新闻中超前学习、积攒证书。背后种种原因虽多,不过在笔者看来,“校内不讲校外讲”仍是主因。
近年来,伴随着全社会对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校外培训行业蓬勃发展,校外培训市场不断升温,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的需求,为人们在接受教育的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过于宽泛的营商环境,让不少培训班变了“味”,虚假宣传、乱收费用等屡见不鲜,受诟病最多的有两点: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逐利性倾向严重,教学抢跑、拔高等问题愈演愈烈,个别机构更是将竞赛、考试与个别中小学的招生相挂钩;另一方面,不少在职教师加入到了举办校外培训班的队伍,很多教师把本该课上讲的知识点,放到了校外培训班上讲,致使校内教育严重失位、缺质。
不难看出,“校内不讲校外讲”的问题由来已久,各地普遍存在,却很难得到有效治理。校方明知存在类似不当行为,有碍于是本校教师怕影响学校声誉,往往不管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地教育机构也并未严要求指向相关规定,对涉事机构进项查处,相反却为了成绩以与纵容。家长更是难有作为,如果家长选择通过维权渠道解决问题,那么结果可能是对涉事教师批评教育停止办班行为,或者是涉事教师将办班所得退还给家长。如此不疼不痒的处罚,家长虽有抱怨,但想到孩子在学校可能会不受老师重视,甚至极有可能被“穿小鞋”,也只能被迫给孩子报培训班。相信,校外教育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和新闻中提到的“超纲教育”“起跑线竞争”也是密不可分的。
在打击校外补课之际,也要抓好校内教学。治理校外培培训班,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把提升学生校内日常教育放到首位。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违规者,要严厉惩处教师和学校、教育主管负责人,同时鼓励家长和学生积极举报,对举报信息认真对待,保护举报人不被打击报复。
来源:达州日报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19-7-23 23:5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0:4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5:3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6:0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8:3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