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地头就加工,农旅融合揽客来。这两天我省多种农特产品陆续上市,各地还通过连接二产、三产,进一步延伸全产业链发展,春天的丰收里正孕育更大的丰收。
春光好,草莓甜,在成都双流彭镇的草莓采摘园,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游客穿梭其间,尽享采摘带来的乐趣。
游客 郑女士:这个现采的是要好吃些,比市场上卖的。
游客 史女士:100块钱这么大个框框,随便你摘。
游客 郑女士:来,垒尖尖。
这个草莓园总共有50亩,今年的亩产已经超过了3000斤。游客采一半,自己采一半,让农旅融合有了新的产值。同时,草莓园的新一轮的选苗育苗已经开始,为秋季的丰产做好准备。
艺隆草莓园业主 张兴淑:引进了一万多棵这个种苗,每年都要更换很多新品种,要栽很多品种来满足这些游客采摘。
据了解,草莓园所在的社区有5400亩耕地,主要种植草莓、蓝莓和有机蔬菜,由当地政府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把这5400亩耕地变成农旅环线,帮助乡亲们实现了就近就业。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木樨社区工作人员 杨阳:平时接待一些游客以外,我们会把这些农产品和城市社区进行一个对接,让他们增加收入。
四川地形丰富,物华天宝,清明期间就有不少特色农产品丰收上市。在达州宣汉,芦笋喜获丰收,才出田间,就进冷链。
达州市宣汉县天生镇进步村村民 石文记:我手头逮的这一把,接近一斤,按市场价可以卖到20(元)左右,每天采摘有提成,加上我的工资和土地流转费,每一年可以挣到两万块钱。
目前,这个基地每天可以采摘芦笋2000斤左右,并经过冷链发往全国各地,年产量可达40万斤,随着种植面积和规模的扩大,经营者正在围绕芦笋开发系列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达州市宣汉县群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罗海川:加强与大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向下延伸产业链,推出芦笋干,芦笋茶等产品,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农特产品“接二连三”,增加收入的同时更离不开辛勤耕耘。在南充嘉陵区四川尚好茶业的桑叶基地,村民们一天的工作从早上七点就开始了。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三龙场村村民 蒋荣华:我们早上出来摘桑叶,摘到下午五点。两元一斤的能摘四十多斤,能挣八、九十元钱。
清明前后,正是桑叶芽采摘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桑叶芽芽嫩叶绿,是制作春桑茶等产品的首选。如今,桑叶已不再是喂蚕的主料,企业每年投入近千万的科研经费,开发了桑茶桑叶、食品饮料等上百多个桑系列产品,让桑叶的亩产从3000元提升到1.2万元。
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程博: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桑食品、冻干类品类,通过创新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来提升桑系列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实现全年6个亿的产值目标。
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和农旅融合,丰收的季节里正在孕育更大的丰收。在今年出台的《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里,就明确要求在202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基本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