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车缝、后整……4月17日,位于渠县经开区的四川非寻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00余台自动化机器马力全开。近期,该公司正抢抓生产进度,赶制35万件的订单发往外地。 一组数据,可以窥见渠县户外纺织这一新兴朝阳产业的崛起:自2020年渠县正式将轻纺服饰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以来,全县服装服饰产值增长180%。 近年来,渠县抢抓国省“智改数转”和“两新”“两重”政策机遇,把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抢占现代产业“智造”新赛道,推动户外纺织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数字赋能 智能设备重构生产范式 进入二季度,位于渠县经开区的四川贵康服装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如流水般运转。据该公司负责人田顺杰介绍,实施“智改数转”后,生产效率提高30%,产量增长25%。 贵康服饰为何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在该公司生产基地,一条完备的智能生产线给出了答案。
四川贵康服装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仓储立库平台。 据了解,该智能生产线涵盖从裁剪、缝制、整烫、成衣检验等自动化操作,依托数字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使生产数量、订单量、物料进度、出货情况等数据可视化,相比传统生产线,人力成本减少40%,单人单位时间内的产值提高20%至30%。 除了赋能生产,贵康服饰还以数智化赋能货物一体化管理、仓储及车间智能配送,大幅提升了仓库运用效率。“我们最新引进的5G智能工厂仓储立库平台,可以实时统计分析仓库数据、精细化分类货物、自动化出入库,而且车间设置了立库,可通过穿梭车实现仓库高层空间的使用。这样的仓储模式,不但充分利用了仓库面积,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田顺杰介绍。
四川贵康服装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内运输机器人。 以“新”为关键词的产业项目不断铺开,渠县各轻纺服饰企业纷纷迈上“智改数转”新赛道。在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得益于“数字化建设”,全自动裁床可精准完成一张设计图纸单面200层布料同时裁剪,智能吊挂传输系统可默契配合人工循环1圈做成一件成衣,电脑绣花机24个针头同步绣花可确保刺绣图样均匀精美,重载机器人可实现大件物料与生产线或工装对接,满足工业或物流自动化需求。传统生产流程实现再造,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达90%以上。 在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房,该公司对细纱生产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得产能提高5%至8%,预计产值500余万元。 近年来,渠县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帮助企业明确转型实践路径,加速轻纺服饰企业数字化转型从“盆景”到“风景”。截至2024年,全县有轻纺服饰规上企业32家,产值32亿元,已完成“智改数转”项目23个,智能化企业占比达60%。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愈来愈浓。 精准对接 分业分类帮扶企业 四川非寻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服装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和自产自销于一体的轻纺服饰企业。据该公司生产厂长邓响亮介绍,目前,公司正在运行的8条生产线已趋近饱和。为扩能增产,公司计划于5月份新增4条生产线和128台智能设备。 在渠县,像非寻服装这样积极开展“智改数转”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愿意改、及时改,政府和主管职能部门更要精准对接、分业分类推进、必要时“扶一把”。 据渠县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春介绍,围绕三大百亿级产业,渠县实施“智改数转”、标识性产品、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四大专项行动,聚焦建材、轻纺等重点传统行业,大力开展“把脉问诊”专项评估,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层分级帮扶,助企稳生产、拓产能、降成本、增效益、抢订单。
四川非寻服装有限公司智能吊挂传输系统。 为深度契合国省“智改数转”大局,渠县着力畅通供需。 在供给端,制定《渠县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安排县级财政4000万元支持企业“智改数转”,设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500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设备更新。 在需求端,搭建天府信用通平台“渠县金融服务专区”,建设金融超市,推出“服饰贷”“一企一策”量身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与成都纺专合作开设“智能纺织”定向班,2023年输送高技能人才2000余人;打造轻纺服饰专业化人力资源产业园,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深度合作,创建“宕渠裁缝”品牌,点对点培养“产业工匠”。 此外,渠县先后出台了服装服饰产业“发展十条”“用工十条”等政策,成立要素保障专班、营商环境专班等服务机构,完成“四即”服务、“办事不出经开区”等改革,职工倒班房、职工食堂、产业工人限价房、学校、医院、公交专线等相继投用,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示范带动 行业标杆引领全链跃升 一丝一缕,串联宕渠今昔。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渠县人外出务工,在国内服装行业辛苦打拼。现在,渠县回引家乡人才,转化资源优势,做大了轻纺服饰产业“蛋糕”。 冲裁、印花、针车……4月18日,位于渠县经开区的达州市嘉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据该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经理任莉介绍,一季度产销两旺,接到鞋子生产订单60万双,产值接近3000万元。
达州市嘉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 作为渠县纺织服装产业“龙头”企业,嘉源体育于2021年落户渠县,投资15亿元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鞋服生产基地,并与“安踏集团”合作,年产运动鞋1500万双,带动就业3000人。
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电脑绣花机。 如今在渠县,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后年产服饰1000万件,从设计到成衣制作实现全链条覆盖,并通过数字化生产线满足“柔性定制”需求。航瑞智能化彩色纺纱织布项目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生产的纱线和面料品质高、种类多,满足本地需求并远销外地。四川省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面料研发上持续创新,开发出防水、透气、耐磨等多种功能的新型面料,保障户外服装功能性。在水洗印染上,渠县企业秉持环保理念,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减少污染,提升印染质量与效果。
达州市嘉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 “随着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渠县,给渠县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聚集。目前,渠县轻纺服饰百亿级特色产业已形成从纺织到服装加工、到品牌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渠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全介绍。 从一根丝到一件成衣,从一块布到百亿级产业集群,渠县户外纺织产业正在绘就全链条升级的发展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