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良种良法,提升单产水平,全力冲刺年产粮食70万吨目标,打造更高水平的“巴渠粮仓”。 金秋时节,在渠县有庆镇家乡美种养植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水稻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随后谷物被运往烘干房处理,确保颗粒归仓。 农机手 吕小栓:一台现代化联合收割机每小时可收割水稻10亩左右,相当于十几名人工的工作量,以前人工(收割)要达500-600元/亩,现在收割机又方便又省力又收得好,一亩地只需要80元左右,为我们当地的老百姓省了400多元。 为提升产量和效益,当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无人机植保等技术,选用优质稻种,合理密植,实现增产降本。 渠县家乡美种养植家庭农场负责人 刘云:从这几天收获的情况来看,我们今年湿谷子的亩产应该是在1300多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了100多斤。 作为四川产粮大县,渠县今年共种植水稻62万亩,预计产量31万吨。为保障丰收成果,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跨区作业机具与本地600余台套收割设备联动,节本增效8000余万元。 渠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 汪小平:为确保颗粒归仓,我们积极组织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跨区作业机械和本地的联合收割机600余台套。 在有庆镇油菜种植基地,油菜机械化收割同步推进。油菜收割将油菜卷入脱粒,油菜籽自动入箱,秸秆粉碎还田,实现高效作业与资源循环利用。 渠县有庆镇粮油种植基地业主 郑帅:我们采用机械化作业,有效地缩短了播种、收割时间,每天每台可以收割55亩至60亩左右。 渠县大力推广“稻+油”轮作模式,整治撂荒地,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土地利用率。 渠县利翔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徐国建:预计总产量100万斤(左右),实现产值可达200余万元,每亩可增收100余元。油菜收割完,我们就要栽插水稻,又可以多增加一笔收入。 更令人欣喜的是,油菜不仅带来粮油收益,还“种”出美丽经济。自2021年开展“非粮化”整治以来,有庆镇太阳村因地制宜种植油菜花,形成“花海田园”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花期共吸引游客10万人次,单日最高可达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万元。 渠县有庆镇太阳村党支部书记 刘会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油菜花,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春季赏花,夏季收油菜籽”,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渠县油菜种植面积达35万余亩,预计总产量超6700万公斤,较去年增产100余万公斤,实现稳产增收。 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肖焦:我们渠县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技、良法等耕播模式,持续开展规模经营,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收,为油菜丰产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机械化收割到“稻+油”轮作,从科技增产到农旅融合,渠县正以现代农业为抓手,绘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